能逆风翻盘的MBTI人格特质,却经常被误以为是弱点
最新MBTI资讯年初我招了个零零后室友一起合租,从学校到职场,工作半年的她经常形容自己是头「挨了锤的牛」好迷茫啊,无数次怀疑自己的性格是不是不适合上班,职场中那些一板一眼、按部就班的规则让我觉得很厌烦,我也感觉自己和周围人格格不入,同龄人好像都已经逐渐适应成人社会,变成成熟的大人模样了,我还是个整天异想天开的小屁孩。
室友说的这种状态我特别有共鸣,虽然几乎所有年轻人都会迷茫,但有一类人的迷茫会非常剧烈,我们会时常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某些特质,不被周围人、不被这个世界所理解,对于意义的追问在别人看来是太天真,对世界的丰富感知被说是太敏感。
也有人说,这其实是「大后期人格」,这类人在 20 出头的时候并不显眼和聪明,更容易感受到迷茫和内耗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,到了人生中后期才积攒力量,优势会被不断放大,人生状态渐入佳境。
这类人的特征有:
学生时代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、宇宙和人类等宏大命题,对同龄人热衷于讨论的话题都不感兴趣,感觉自己很早熟,和周围人格格不入;
工作后也感觉和成人社会的断裂,职场只关注具体结果,而自己更看重价值感,因此被说太理想主义,这时候反而开始觉得周围人都很成熟,只有自己很幼稚;
不喜欢按部就班、遵从既定的规则,喜欢思考规则背后的原因,寻找创新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;
热衷于自我剖析,喜欢反思和内省,觉得了解自己的过程像是山洞探险一样有趣;
有丰沛的情感,共情力强,善于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,能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;
渴望与人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连接,谈论深度话题,不满足于浅层交流;
社交网络上很多人喜欢把这些特质和 MBTI 挂钩,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确实和MBTI中的 NF(直觉感觉)特质有所重叠。
也有心理学研究发现,NF 特质确实和一些认知风格有显著关联。
例如研究发现,直觉型(N)特质与抽象思维有较强的对应关系[1],也与较高水平的情绪智力显著相关[2],而情感型(F)特质和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显著相关[3]。
从这个角度来理解「大后期人格」,确实是有些道理的,如果以上内容你都有感受到强烈的共鸣,那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了解和转化自身特质,更好地进化到大后期状态。
*为了便于理解和表述,这篇文章会把以上特质概括为NF人格。
喜欢天马行空,追问意义
在功绩型社会可能是一种劣势
抽象思维模式(Abstract Thinking, AT)的一大特点就是:比起按部就班地去执行,我们更喜欢追问「为什么」,一点小事都容易引发思考。而这种特质在一个更强调工具理性的环境中,就很容易受到冲击。
哲学家马克思·韦伯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别[4]。
工具理性的关键在于计算:针对确定的目标,计算成本和收益,强调效率和结果。工具理性不关心目的,只关心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优。
价值理性关注的是目标和价值观的选择,做一件事之前关键看这件事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。
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间的冲突,就像 NF 人刚踏入社会、进入工作岗位时的冲突:我想通过工作实现价值,大家却只关注 KPI、奖金、升职加薪;我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,你却告诉我要去码头整点薯条。
我记得在第一份工作中,领导让我做个 PPT,了解前因后果后,我觉得老板的思路不太合理,提出异议后老板却回我:让你做你就照着做,不需要你操心这么多。
现在回看我才明白,不管是什么行业,对于职场初阶小白来说,能够服从安排、不打折扣地执行任务就已经是非常好的表现了,没有人会期望我来思考什么公司发展、规则制定等宏大的问题。
而且,虽然热爱思考,但初出茅庐的我们还没掌握系统思考的能力,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细节和实际的解决方案上,容易思维奔逸、思绪过度,反而无法做出具体行动[5],在别人看来就是眼高手低,想得太多做得太少。